一、 学校简介
本一级学科的发酵工程二级学科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权,并与同年(自主)增设制糖工程和粮油生物转化两个二级学科。学科依托吉林省粮食、长白山食药用真菌及坚果等优势特色资源,以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代谢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开展发酵微生物菌种选育和代谢调控研究,改造和开发具有工业化应用价值的新型微生物菌种及其工艺;以粮油深加工及食药用真菌功能特性为目的,开展碳水化合物修饰、新型功能性多糖利用、粮油及副产物高值化综合应用研究,结合生物质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现代控制技术,改造和开发新型多用途功能产品及其生产工艺,提高粮油高值化综合利用效率。
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吉林省青年托举人才1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9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海外经历。另聘有2名正高级校外兼职导师。"十一五"以来,本学科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计划及吉林省重大重点等各类课题共25项,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发表包括SCI、EI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近6亿元。学科拥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及实验中心6个,总面积达3000m2,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
二、培养目标
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国家和吉林省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地方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献身农业;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精神,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熟悉轻工技术与工程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独立从事发酵、糖品和粮油产品生产工艺研究和新产品开发能力;熟练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英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3、身体健康,能够适应学习与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毕业后能胜任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管理或营销工作。
三、研究方向
制糖工程
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非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以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并重。
2、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责任制,鼓励实行以导师科研团队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指导。导师或指导小组负责制订和调整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组织文献阅读报告、科研进展汇报及学额为论文全程指导,对交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应组成交叉学科的指导小组进行集体指导,导师应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成才。
3、课程学习与实践、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要认真学好理论课,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按照考核要求参加学术活动和科研、教学实践活动。
六、课程体系
1、学分要求
总学分 | 课程学分下限 | 课程学分上限 | 学位课学分 | 学位课及格成绩 | 其他课及格成绩 |
26 | 20 | 22 | 12 | 70 | 60 |
2、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研究方向 | 开课学期 | |
学位课 | 公共必修课 | s10193b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 1 |
s10193b2 | 外国语 | 80 | 2 | 1 | |||
学科必修课 | s0822b01 | 轻工科学与工程导论 | 32 | 2 | 1 | ||
s0822b02 | 生物分离理论与方法 | 24/8 | 2 | 1 | |||
s0822b03 | 现代分析方法与技术 | 24/8 | 2 | 1 | |||
s0822b04 | 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 | 16 | 1 | 发酵工程 | 1 | ||
s0822b05 |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 | 16 | 1 | 1 | |||
s0822b06 | 碳水化合物基础科学 | 16 | 1 | 制糖工程 | 1 | ||
s0822b07 | 制糖工程Seminar | 16 | 1 | 1 | |||
s0822b08 | 谷物科学进展 | 16 | 1 | 粮油生物转化 | 1 | ||
s0822b09 | 粮油生物转化Seminar | 16 | 1 | ||||
非学位课 | 公共选修课 | s10193x1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 1 |
s10193x3 | 第二外国语(英语) | 32 | 2 | 2 | |||
s10193x4 | 生物信息学 | 32 | 2 | 1 | |||
s10193x7 | 托福 | \ | 2 | ||||
s10193x6 | 雅思 | 2 | |||||
s10193x5 | 论文写作指导 | 16 | 1 | 2 | |||
学科选修课 | s0822x01 | 食品酶学与酶制剂工程 | 16 | 1 | 1 | ||
s0822x02 | 代谢途径及控制发酵 | 16 | 1 | 1 | |||
s0822x03 | 科技论文写作 | 16 | 1 | 1 | |||
s0822x04 | 细胞工程 | 16 | 1 | 1 | |||
s0822x05 |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16 | 1 | 1 | |||
s0822x06 | 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16 | 1 | 1 | |||
s0822x07 | 糖品科学与新技术 | 16 | 1 | 1 | |||
s0822x08 | 生物反应工程 | 16 | 1 | 1 | |||
s0822x09 | 粮油科学与深加工新技术 | 16 | 1 | 1 | |||
s0822x10 | 功能性多糖研究进展 | 16 | 1 | 1 | |||
s0822x11 | 图谱解析/色谱分析 | 16 | 1 | 1 | |||
s0822x12 |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16 | 1 | 1 | |||
s0822x13 | 微生物遗传育种进展 | 16 | 1 | 1 | |||
s0822x14 | 计算机模拟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 16 | 1 | 1 | |||
必修环节 | h1019301 | 开题报告 | \ | 1 | \ | ||
h1019302 | 中期考核 | 1 | |||||
h1019303 | 学术活动 | 2 | |||||
h1019304 | 教学实践 | 1 | |||||
h1019305 |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 1 |
3、教学方法
①教学内容要注重理论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由系统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重点培养硕士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对硕士研究生倡导启发式、探索式、参与式教学方式。鼓励硕士研究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考核方式
①课程考核课程考试可采用不同方式,但一般应有一定量的笔试。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专业课采用课程论文、学生做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重点考察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学位课70分为及格,其他课程60分及格。
②必修环节考核分为: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活动、实践教学及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具体要求见必修环节。
七、必修环节
1、开题报告(1学分)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在第二学期完成开题。要求查阅文献资料100篇以上,其中最近5年内的文献应占40%以上,外文文献不少于50%,并根据综述内容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选题报告。开题报告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并由本学科5人以上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组织学科专家二次论证,具体方法按《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管理方法》执行。(1学分)
2、中期考核(1学分)
中期考核入学后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由各学科方向组织。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状况、学位论文工作进展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办法》执行。(1学分)
3、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并做学术报告计2学分(听学术报告记1学分);参加国内一级学会举办的会议并做学术报告计1学分(听学术报告记0.5学分);参加国内一级学会分会或省级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计0.5学分(听学术报告记0、3学分);在全校或学院作学术报告计0.3学分(听学术报告计0.1学分);参加国家或学校公派联合培养半年以上的研究生,学术活动视为考核合格。学术活动考核由导师在第6学期初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经导师审核通过后记2学分。书面记录材料由研究生秘书以试卷形式进行存档。
4、教学实践(1学分)
可采用协助导师担任助教、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形式,硕士研究生至少完成6学时教学实践,教学实践考核由导师在第6学期初对学生进行评价,经导师审核通过后记1学分。
5、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1学分)
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学习、考核,合格者记1学分。
八、发表学术成果要求
硕士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要求按《吉林农业大学关于申请硕士学位取得学术成果的规定》执行。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吉林农业大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达到学校及学科的学位授予标准,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审议通过后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联系我们
联系老师: 赵老师
咨询电话: 18911477691
赵老师
报名邮箱: edu@eduour.com